释义 |
地质年代dìzhì niándài地壳中不同年代的岩石形成的时间和先后顺序。依据岩石的层位和岩石中的古生物化石,指明岩石生成先后顺序的,叫作相对地质年代;依据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,指明岩石生成至今的年数的,叫作同位素年龄(旧称绝对地质年代)。见“地质年代简表”。 地质年代简表 宙 | 代 | 纪 | 符号 | 同位素年龄(单位:百万年) | 生物发展的阶段 | 开始时间(距今) | 持续时间 | 显生宙 PH | 新生代 Kz | 第四纪 | Q | 1.6 | 1.6 | 人类出现。 | 新近纪 | N | 23 | 21.4 | 动植物都接近现代。 | 古近纪 | E | 65 | 42 | 哺乳动物迅速繁衍,被子植物繁盛。 | 中生代 Mz | 白垩纪 | K | 135 | 70 | 被子植物大量出现,爬行类后期急剧减少。 | 侏罗纪 | J | 205 | 70 | 裸子植物繁盛,鸟类出现。 | 三叠纪 | T | 250 | 45 | 哺乳动物出现,恐龙大量繁衍。 | 古生代 Pz | 二叠纪 | P | 290 | 40 | 松柏类开始发展。 | 石炭纪 | C | 355 | 65 | 爬行动物出现。 | 泥盆纪 | D | 410 | 55 | 裸子植物出现,昆虫和两栖动物出现。 | 志留纪 | S | 438 | 28 | 蕨类植物出现,鱼类出现。 | 奥陶纪 | O | 510 | 72 | 藻类广泛发育,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。 | 寒武纪 | | 570 | 60 | 海生无脊椎动物门类大量增加。 | 元古宙 PT | | 2500 | 1930 | 蓝藻和细菌开始繁盛,无脊椎动物出现。 | 太古宙 AR | | 4000 | 1500 | 细菌和藻类出现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