❶ 位置在低处。
丁玲《松子》:“(他)轻声的在草丛中的小路上一直朝下奔。”
❷ 指身分、地位低的人。
如:宽以待下;欺上瞒下。
❸ 次序或时间在后。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:“看见老孙头又不敢往下说,萧队长也不再问了。”
❹ 等级、质量低的。
如:下品;下等;下策。
❺ 用于自称的谦词。
如:正中下怀。
❻ 表示属于一定的处所、范围、条件等。
如:舍下;名下;在某种情况下;在领导的带动下。
❼ 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。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他大节下的,一个铜板拿不回来,你还夸奖他哪?”又如:眼下;时下。
❽ 用在数词后,表示方面或方位。
如:两下里都同意这么办;四下里一片寂静。
❾ 降下;降落。
柳青《铜墙铁壁》:“天下起了蒙蒙细雨。”
❿ 弯屈。
如:下腰。
⓫ 离开。
如:轻伤不下火线。
⓬ 撤去:卸下。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:“胡子都下了枪,都用靰鞡草绳子给绑起来。”
⓭ 少于,低于。
杨朔《乱人坑》:“八年来,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。”
⓮ 攻克;征服。
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:“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,武昌城便指日可下。”
⓯ 谦恭。
如:礼贤下士。
⓰ 退让。
如:相持不下。
⓱ 放入;投入。
杨朔《海市》:“我家里净吃苦橡子面,等着粮食下锅。”又如:下种;下网。
⓲ 颁布;发布。
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:“兴旺就下命令,把他捆起来送交政权机关处理。”
⓳ 用;使用。
茅盾《昙》:“张女士锐呼一声,下死劲挣脱了身子,飞跑出那条冷弄。”又如:下笔;对症下药。
(20)按规定时间结束。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:“他下了工之后便改行做生意。”又如:下课;下班。
㉑ 去;到。常指从北到南、从上游到下游、从城市到乡下、从上层到基层。
柳冬《小伙伴》:“我们三人下部队检查战备情况。”又如:南下;顺流而下;上山下乡。
㉒ 收获;收取。
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往年在果树园里下果子,把果子堆成小山。”
㉓ 歇宿。
如:他店内房屋宽广,下的客商多。引申为落户。
《人民日报》1948年3月21日:“在那下,在那分地。”
㉔ 递送。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:“富农老李家怕斗,着忙跟穷人结亲,愿把姑娘许配老王家,彩礼也下了。”
㉕ 退场。
如:北京队的五号下,九号上。
㉖ 进入(处所),如:下考场;下馆子。
㉗ 从事棋类活动时,举手着子。
巴金《春蚕》:“我常常去事务所同他下象棋。”
㉘ 以菜肴佐食。
如:下酒;下饭。
㉙ 作出。
巴金《寒夜》:“想到这里他下了决心:‘我现在就去。’”
㉚ 养;生。
柳青《创业史》:“女人要生娃子,母马要下骡驹,又添人口又添财。”
㉛ 内;里面。
如:意下如何;不在话下。
㉜ 用在动词后。
(1) 表示由高处到低处。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:“她心里更痛楚,偷偷地掉下了眼泪。”
(2) 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。
柳青《创业史》:“分下些田地,倒把咱们相好的贫雇农也变成仇人了!”
(3) 表示能容纳。
如:坐得下;这屋子能放下三张大床。
(4) 表示动作的继续。参见“下来
❻”、“下去❹”。
㉝ 量词。用于动作的次数。
杨朔《潼关之夜》:“桌上的煤油灯的火焰跳跃了三下。”又如:向他身上打了几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