❶ 钩子。用于钩取、连结或悬挂器物的工具。
如:钓钩;带钩;挂钩。
❷ 钩取。
如:钩深致远。
❸ 钩挂。
叶圣陶《多收了三五斗》:“女人臂弯里钩着篮子。”
❹ 向下弯曲。
如:钩头。
❺ 引致;诱致。
朱自清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:“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。”
❻ 事先设好的圈套。
如:他们千方百计引人上钩。
❼ 探听。
应修人《冬天》:“去再钩个回信来吧!”
❽ 扣留;截留。
鲁迅《破恶声论》:“号志士者起…力施遏止,而钩其财帛为公用。”
❾ 汉字的一种笔形。有横钩(乛)、竖钩(亅)、弯钩(乚)等。
❿ 书法术语。执笔指法之一。在用拇指、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,再以中指之第一、二两指节弯曲如钩,钩住笔管之外侧。
⓫ 用笔钩勒出字形或图画的轮廓。
鲁迅《“题未定”草(五)》:“我在这里,自以为总算又钩下了一种新的伟大人物…的嘴脸的轮廓了。”
⓬ 钩形符号,形状是“√”。一般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、算式或合格的事物,也用作勾乙或删除的符号。
⓭ 勾销;消除。
老舍《上任》:“帮忙是义气,真把山上的规矩一笔钩个净,作不到。”
⓮ 缝纫方法。用针粗缝。
如:钩贴边。
⓯ 用带钩的针编结。
如:钩一个拎包。
⓰ 量词。
茹志鹃《新当选的团支书》:“半钩残月还挂在西边。”
⓱ 象声词。
郁达夫《钓台的春昼》:“(双桨)钩的一声过后,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。”
⓲ 读数字时用来代表9。
⓳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