❶ 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饮食的器官。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:“小同志,你也不能张口伤人呀。”
也指其他动物发声和进饮食的器官。
如: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
❷ 人;人口。
曹靖华《风雨六十年》:“俄罗斯人民的主食是面包。尤其在当年,计口授粮。”
❸ 物体内外相通的地方。
茅盾《创造》:“两朵半开的红玫瑰从书桌右角的淡青色小瓷瓶口边探出来。”
❹ 出入的通道。也指口岸。
曹靖华《风雨六十年》:“各要口均为日军武装把守。”也特指长城的几个重要关口。多用于地名。
如:古北口;喜峰口。
❺ 状如口形的破裂处;口子。
萧红《生死场》:“王婆给平儿缝汗衫上的大口。”
❻ 指言语。
张天翼《最后列车》:“‘咱们干!’梁桂堂改了口。”
❼ 指用口头形式表达。
如:口信;口授。
❽ 指口之味欲;口味。
如:可口。
❾ 指牲口的年龄。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:“拴在老榆树左边的那个青骒马,口小,肚子里还有个崽子。”
❿ 寸口。中医指切脉的部位。即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搏动处,包括寸、关、尺三部。
⓫ 刀、剑的刃。
郭沫若《孔雀胆》:“我们是在刀口上走索桥,要走得过才算事。”
⓬ 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单位所构成的整体;系统。
《人民日报》1981年8月14日:“国家农委和农口各部门一些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组成17个调查组,分赴15个省、区作农村调查。”
⓭ 量词。
(1) 用于人。
赵树理《三里湾》:“他家一共十四口人。”
(2) 用于表示口腔的容量或动作。
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:“老宋又端着汤来,小喜接过来喝了两口。”
(3) 用于语言行为。
如:一口标准的普通话。
(4) 用于牲畜。
如:春节他家杀了一口猪。
(5) 用于器物。
鲁迅《藤野先生》:“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,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。”
⓮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