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那 |
释义 | 那㈠ 部首:邑 笔画:4 总笔画:7注音:ㄋㄚˋ拼音:nà 【形】 指示词。指比较远的人、事、物。相对於「这」。 例 如:「我很喜欢那个人。」、「那件东西你要不要?」 ◇宋・辛弃疾〈丑奴儿・千峰云起〉词:「山那畔,别有人间。」 【连】 表承接、转折的语气。 例 如:「你要是没空,那我找别人陪我去。」 那㈡ 部首:邑 笔画:4 总笔画:7注音:ㄋㄟˋ拼音:nèi 【代】 指示词。单数用法,指比较远的人、事、物。为「那(ㄋㄚˋ)一」合音成ㄋㄞˋ,再转成ㄋㄟˋ。 例 如:「我很欣赏那个人。」 那㈢ 部首:邑 笔画:4 总笔画:7注音:ㄋㄚˇ拼音:nǎ 【代】 表示疑问。 例 如:「他去那里了?」 ◇唐・王建〈寒食行〉:「纸钱那得到黄泉?」 【副】 怎。 ◇宋・辛弃疾〈瑞鹧鸪・胶胶扰扰几时休〉词:「那堪愁上更添愁。」 那㈣ 部首:邑 笔画:4 总笔画:7注音:ㄋㄟˇ拼音:něi 【代】 表示疑问。通「哪」。为「那(ㄋㄚˇ)一」合音成ㄋㄞˇ,再转成ㄋㄟˇ。 例 如:「王维是那朝代的人?」 ◇《儒林外史・第一回》:「县里人那个不晓得?」 那㈤ 部首:邑 笔画:4 总笔画:7注音:ㄋㄚ拼音:nā 【名】 姓。如明代有那鉴。 那㈥ 部首:邑 笔画:4 总笔画:7注音:ㄋㄨㄛˊ拼音:nuó 【动】 移动。同「挪」。 ◇《清平山堂话本・快嘴李翠莲记》:「新人那步过高堂。」 【形】① 多。 ◇《诗经・小雅・桑扈》:「受福不那。」汉・郑玄・笺:「那,多也。」 ② 安定。 ◇《诗经・小雅・鱼藻》:「有那其居。」汉・郑玄・笺:「那,安貌。」 【代】 如何、奈何。 ◇《左传・宣公二年》:「弃甲则那?」晋・杜预・注:「那犹何也。」 ◇唐・杜甫〈夜归〉诗:「白头老罢舞复歌,杖藜不睡谁能那?」 【名】 《诗经・商颂》的篇名。共一章。根据 ◇〈诗序〉:「〈那〉,祀成汤也。」指颂扬祭祀汤王典礼的音乐和谐美盛之诗。本章二句为:「猗与那与,置我鞀鼓。」猗那二字连用,美盛之貌。与,兮也。置,树立也。鞉鼓,有柄的小鼓。 |
随便看 |
汉语词典收录200532条汉语词语,以字带词,兼具字典、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