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雠 |
释义 | 雠 部首:言 笔画:16 总笔画:23注音:ㄔㄡˊ拼音:chóu 【动】① 应答、对答。 ◇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:「无言不雠,无德不报。」 ◇《新唐书・卷八五・王世充传》:「而世充素诡妄,不能雠其语,士大夫遂贰。」 ② 相等、相类。 ◇汉・扬雄《法言・重黎》:「夫欲雠伪者必假真,禹乎卢乎终始乎。」 ◇《汉书・卷六八・霍光传》:「卒不得遂其谋,皆雠有功。」 ③ 适当、恰当。 ◇《史记・卷一〇七・魏其武安侯传》:「於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,颇不雠,欺谩。」 ④ 应验。 ◇《史记・卷二八・封禅书》:「五利妄言见其师,其方尽,多不雠。上乃诛五利。」 ⑤ 校对、校勘。 ◇《文选・左思・魏都赋》:「雠校篆籀,篇章毕觌。」 ◇《新唐书・卷九八・王珪传》:「召入秘书内省,雠定群书。」 ⑥ 偿付。 ◇《资治通监・卷五四・汉纪四十六・桓帝延熹五年》:「云臣私报诸羌,雠以钱货。」 【名】① 仇怨。通「仇」。 例 如:「世雠」、「私雠」。 ◇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一年》:「祁大夫外举不弃雠,内举不失亲。」 ② 姓。如汉代有雠迁。 |
随便看 |
汉语词典收录200532条汉语词语,以字带词,兼具字典、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