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 | 调 |
释义 | 调㈠ 部首:言 笔画:8 总笔画:15注音:ㄊㄧㄠˊ拼音:tiáo 【动】① 合适、和谐。 ◇《淮南子・说林》:「梨橘枣栗不同味,而皆调於口。」 ◇《汉书・卷五六・董仲舒传》:「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。」 ② 使和解。 例 如:「调解」、「调停」、「协调」。 ◇《资治通监・卷四四・汉纪三十六・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》:「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,或与从事,殊难得调,介介独恶是耳!」 ③ 平均。 例 如:「调剂」。 ◇《汉书・卷二四・食货志下》:「以临万货,以调盈虚,以收奇羡,则官富贵而末民困,久矣。」 ④ 混合、配合。 例 如:「调色」、「调味」、「调配」。 ◇《新唐书・卷二〇二・文艺传中・李白传》:「帝赐食,亲为调羹。」 ⑤ 嘲笑、戏弄、挑逗。 ◇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:「康僧渊目深而鼻高,王丞相每调之。」 ◇《醒世恒言・卷一〇・刘小官雌雄兄弟》:「老妪看见桑茂标致,将言语调弄他。」 【形】 和畅、正常。 例 如:「风调雨顺」。 调㈡ 部首:言 笔画:8 总笔画:15注音:ㄉㄧㄠˋ拼音:diào 【动】① 职务更动。 例 如:「调职」、「调差」、「转调」、「外调」。 ◇《史记・卷一〇一・袁盎鼂错传》:「然袁盎亦以数直谏,不得久居中,调为陇西都尉。」 ② 派遣、安排。 例 如:「调度」、「调兵遣将」。 ◇《汉书・卷八・宣帝纪》:「秋,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,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,皆从军。」 ③ 互换。 例 如:「对调」、「调换」、「调位置」。 ④ 提取。 例 如:「借调」、「抽调」、「调卷宗」、「调病历」。 【名】① 乐律、韵律。 ◇《淮南子・泛论》:「事犹琴瑟,每弦改调。」 ◇《新唐书・卷一八三・郑綮传》:「綮本善诗,其语多俳谐,故使落调。」 ② 调式的类别和主音高度。 例 如:「C 大调」、「D 大调」。 ③ 语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。 例 如:「阳平调」、「去声调」、「入声调」。 ④ 说话、读书或朗诵的腔调。 例 如:「南腔北调」、「乡音乡调」。 ⑤ 言词、意见。 例 如:「论调」、「老调」、「陈腔滥调」。 ⑥ 人的风格才情或思想情感。 例 如:「格调」、「情调」。 ◇《晋书・卷五一・王接传》:「王接才调秀出,见赏知音。」 ◇唐・元稹〈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〉:「脱俗殊常调,潜工大有为。」 ⑦ 户税。 ◇《新唐书・卷五一・食货志一》:「唐之始时,授人以口分、世业田,而取之以租、庸、调之法。……丁随乡所出,岁输绢二匹,绫、絁二丈,布加五之一,绵三两,麻三斤,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,谓之调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词典收录200532条汉语词语,以字带词,兼具字典、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