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都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词语:

 

词语 土断
释义 土断
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,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。西晋时由於战乱,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南,仍称原来郡籍,形成诸侨郡县。至东晋 哀帝时,桓温推行土断法,裁并侨置郡县,整顿户籍,史称「庚戌土断」。後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,作爲加强王朝统治,与豪门争夺劳动力,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。
《晋书・成帝纪》:「﹝咸康七年﹞夏四月丁卯,葬恭皇后兴平陵。实编户,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。」
《宋书・武帝纪中》:「及至大司马桓温,以民无定本,伤治爲深,庚戌土断,以一其业。於时财阜国丰,实由於此。」
《旧唐书・杨炎传》:「人不土断而地着,赋不加歛而增入,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,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。自是轻重之权,始归於朝廷。」
《资治通鉴・晋哀帝兴宁二年》:「三月,庚戌朔,大阅户口,令所在土断,严其法制,谓之庚戌制。」
胡三省注:「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,所在以土着爲断也。」
范文澜 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:「所谓土断,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爲土着,民众向朝廷纳租税,服徭役,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。」
随便看

 

汉语词典收录432049条汉语词语,以字带词,兼具字典、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及用法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Newdu.com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1 8:30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