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邶 bèi ㄅㄟˋ 《广韵》蒲昧切,去队,并。 7画 邑部5画 统一码:90B6 大五码:AAF5 国标扩:DAFD 亦作「鄁¹」。
1 古国名。周武王克商後,分朝歌以北之地爲邶,南爲鄘,东爲卫。以邶封纣子武庚。武庚叛,周公尽以其地封弟康叔,而迁邶 鄘之民於雒邑。
《汉书・地理志下》:「河内本殷之旧都,周既灭殷,分其畿内爲三国,《诗・风》邶、庸、卫国是也。鄁,以封纣子武庚;庸,管叔尹之;卫,蔡叔尹之:以监殷民,谓之三监。」 颜师古注:「自纣城而北谓之邶,南谓之庸,东谓之卫。邶……字或作鄁。」一说武王使其弟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爲三监。汉 郑玄《诗谱・邶鄘卫谱》:「周武王伐纣,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爲殷後。庶殷顽民被纣化日久,未可以建诸侯,乃三分其地置三监,使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尹而教之。自纣城而北谓之邶,南谓之鄘,东谓之卫。」 2 邶地之乐。《诗》有《邶风》十九篇。
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:「请观於周乐……爲之歌《邶》《鄘》《卫》,曰『美哉!渊乎!忧而不困者也。』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