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卑陬
1 惭愧不安貌。
《庄子・天地》:「子贡卑陬失色,顼顼然不自得,行三十里而後愈。」 成玄英疏:「卑陬,惭怍之貌。」 陆德明释文:「李云:『卑陬,愧惧貌。』一曰颜色不自得也。」 唐 石镇《罔两赋》:「於是罔两卑陬改容,逡巡徐避。」 唐 柳宗元《骂尸虫文》:「卑陬拳缩兮,宅体险微。」 2 低下鄙陋。
宋 洪迈《容斋三笔・随巢胡非子》:「胡非之言曰:『曹刿匹夫之士,一怒而劫万乘之师,存千乘之国,此君子之勇也。』其说亦卑陬无过人处。」 明 胡应麟《诗薮・周汉》:「格律卑陬,音调乖舛,风神兴象,无一可观,乃诗家大病。」 清 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・科举之学不坏人材论》:「读刘祁《归潜志》,千万卑陬之士,谋树一帜,择庸陋空滑,不着边际之文,立爲格调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