轩轾
1 车前高后低叫轩,前低後高叫轾。引申爲高低、轻重、优劣。语出《诗・小雅・六月》:「戎车既安,如轾如轩。」 朱熹集传:「轾,车之覆而前也。轩,车之却而後也。凡车从後视之如轾,从前视之如轩,然後适调也。」
南朝 宋 颜延之《又释何衡阳达性论》:「唱言穷轩轾,立法无衡石。」 唐 刘禹锡《楚望赋》:「亦有轻舟,轩轾泛浮。」 《明史・万士和传》:「士和曰:『朝廷设二使,如左右手,非有轩轾。』」 清 魏源《栈道杂诗》之七:「在山不知高,轩轾任持载。」 清 谭嗣同《仁学》十二:「故地球体积之重率,必无轩轾於时;有之则畸重而去日远,畸轻而去日近,其轨道且岁不同矣。」 章炳麟《訄书・弭兵难》:「当是时,七国之权力,虽犹有轩轾頫仰,其势足以相御,然而荀卿睹其无成。」 刘大杰《中国文学发展史》第三二章二:「他(陈维崧)当日与朱彝尊齐名,一时未易轩轾。」 2 轩昂,气度不凡。
唐 韩愈《刘生》诗:「生名师命其姓刘,自少轩轾非常俦。」 宋 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三:「范讽性倜傥,好直节,不拘细行。自在场屋与鞠咏、滕宗谅游,已有轩轾之名。」 3 褒贬抑扬。
《新唐书・杨虞卿传》:「宗闵待之尤厚,就党中爲最能唱和者,以口语轩轾事机,故时号党魁。」 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・杭学游士聚散》:「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,群居率以私喜怒轩轾人。」 郭沫若《历史人物・论曹植》:「譬如锺嵘的《诗品》把他列於上品,把他的哥哥魏文帝 曹丕列於中品,把他的父亲魏武帝 曹操列於下品,便是最见轩轾的一种见解。」 4 翻覆。
唐 杜甫《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》诗:「崆峒地无轴,青海天轩轾。」 明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卷二三:「盖如车制而略小。但独辕着地,如犁托之状。上有望橛,以擐牛挽盘索。上下坡阪,绝无轩轾之患。汉 马援弟少游,尝谓乘下泽车,是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