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辨论
1 把对人进行考查後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。
《礼记・王制》:「司马辨论官材,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,而定其论。」 郑玄注:「辨其论,官其材,观其所长。」 孔颖达疏:「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,王必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与司马,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更论辨之,观其材能高下,知其堪任何官。」 宋 欧阳修《国学试策》之一:「已诏公卿之流,博选贤良之士;而又申《周官》辨论之法,以考於贤能。」 2 辨析论说。
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「德操曰」 刘孝标注引《司马徽别传》:「人质所疑,君宜辨论,而一皆言佳,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?」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・内阁三・爲李南阳建坊》:「胡作《读史管见》,但遇母子间事,必再三辨论,则以当年不丧生母,爲世所嗤也。」 清 唐甄《潜书・无助》:「性即性耳,有何可言!今之学者好言性,辨论多端,何与於性!」 3 辩驳争论。辨,通「辩」。
汉 应劭《风俗通・皇霸・三王》:「俗儒新生不能采综多共辨论,至於讼阋。」 宋 杨万里《赠临川严泰伯秀才》诗:「行看最先进,辨论诎诸儒。」 《清史稿・时宪志一》:「光启等断断辨论,当时格而不行,乃爲新朝改宪之资,岂非天意哉!」 4 犹议论。辨,通「辩」。
宋 梅尧臣《答刘原甫寄糟姜》诗:「胸怀饱经史,辨论出九州。」 宋 苏舜钦《王子野行状》:「时年始二十五,风韵高洒,喜辨论,所交皆当世豪英。」 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・权德舆》:「德舆善辨论,开陈古今,觉悟人主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