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耍名。源於金代乐曲《连厢词》。表演时,除有琵琶笙笛及锣鼓等乐器外,常以四人各持竹杆,竹杆两头各嵌直径寸许的小铜钹,或制钱十余枚,用以击节,并敲击身体四肢、肩、背各部,不断打出清脆的响声,故亦称「打连厢」。
清 李调元《弄谱百咏》:「闻道辽 金繁盛日,六街风静听连厢。」
清 顾禄《桐桥倚棹录・舟楫》:「杂耍之技,来自江北,以软硬工夫、十锦戏法、象声、间壁戏、小曲、连相、灯下跳狮,、烟火等艺擅长。」
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・江苏・仪徵岁时记》:「元宵前後,龙灯之外,俗尚花鼓灯……厥後曰连相,曰花鼓。」
连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