肃然起敬
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。语本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规箴》:「远公在庐山中,虽老,讲论不辍。弟子中或有惰者,远公曰;『桑榆之光,理无远照,但愿朝阳之晖,与时并明耳。』执经登坐,讽诵朗畅,词色甚苦。高足之徒,皆肃然增敬。」
宋 鲁应龙《闲窗括异志》:「黄觉,旅舍见道士,共饮。举盃之际,道士以箸蘸酒,於案上写『吕』字。觉悟其爲洞宾也,遂肃然起敬。」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「部郎起初只晓得认义之事,不晓得还金之事,听得说罢,肃然起敬道:『郑君德行,袁公神术,俱足不朽。』」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道士》:「比入其室,陈设华丽,世家所无,二人肃然起敬。」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九章:「永生说到这里,人们都在爲有这样忠勇的同志而高兴,而自豪,并对那位烈士的英雄气概肃然起敬。」 ▲ 亦作「肃然生敬」。
宋 张戒《岁寒堂诗话》卷上:「鲁直专学子美,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,肃然生敬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