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・小雅・我行其野》:「成不以富,亦只以异。」
毛传:「只,适也。」
陈奂传疏:「成即诚之假借字……马习《毛诗》,训只爲词,与传训只爲适,其义相通。」
《国语・晋语五》:「病未若死,只以解志。」
韦昭注:「只,适也。」
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「虽杀之无益,只益祸耳!」
2 但;只。
唐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・第宅》:「只见人自改换,墙皆见在。」
唐 杜甫《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》:「胡爲来幕下,只合在舟中。」
宋 杨万里《阊门外登溪船》诗之五:「无家不住曲溪边,只种高山不种田。」
闻一多《奇迹》诗:「只要奇迹露一面,我马上就抛弃平凡。」
3 竟;简直。
唐 唐彦谦《逢韩喜》诗:「相逢浑不觉,只似茂陵贫。」
唐 姚合《寄贾岛》诗:「疏拙只如此,此身谁与同?」
唐 杜牧《山石榴》诗:「一朵佳人玉钗上,只疑烧却翠云鬟。」
4 通「禔」。安。
《诗・小雅・何人斯》:「壹者之来,俾我只也。」
毛传:「只,病也。」
郑玄笺:「只,安也。一者之来见我,我则知之,是使我心安也。」
马瑞辰通释:「传以只爲疧之假借,笺以只爲禔之假借。此承壹者之来言之,当以笺义爲允。」
5 通「多」。
清 刘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一:「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:『只见疏也。』服虔本作『多』。《论语》:『多见其不知量也。』正义云:『古人多只同音。』」
6 通「底」。何。
宋 杨万里《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》诗:「二十六年才四面,骊驹抵死只相催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