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粟 sù ㄙㄨˋ 《广韵》相玉切,入烛,心。 12画 米部6画 襾部6画 统一码:7C9F 大五码:B5AF 国标扩:CBDA
1 谷物名。北方通称「谷子」。
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・谷二・粟》:「古者以粟爲黍、稷、粱、秫之总称。而今之粟,在古但呼爲粱。後人乃专以粱之细者名粟……大抵黏者爲秫,不黏者爲粟。故呼此爲籼粟,以别秫而配籼。北人谓之小米也。」 2 谷粒。未去皮壳者爲粟,已舂去糠则爲米。
《书・禹贡》:「四百里粟,五百里米。」 蔡沈集传:「粟,谷也。」 《吕氏春秋・审时》:「其粟圆而薄糠,其米多沃而食之强。」 唐 李绅《古风》之一:「春种一粒粟,秋成万颗子。」 3 粮食的通称。
《管子・治国》:「民事农,则田垦;田垦,则粟多;粟多,则国富。」 汉 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「粟者,王者大用,政之本务。」 唐 韩愈《原道》:「农之家一,而食粟之家六。」 清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八三:「我亦曾糜太仓粟,夜闻邪许泪滂沱!」 4 指俸禄。
晋 殷仲文《解尚书表》:「进不能见危授命,亡身殉国;退不能辞粟首阳,拂衣高谢。」 元 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一摺:「人都道书中自有千锺粟,怎生来偏着我风雪混樵渔。」参见「粟秩」。 5 指颗粒细小如粟之物。
《山海经・南山经》:「英水出焉,西南流注於赤水,其中多白玉,多丹粟。」 郭璞注:「细丹沙如粟也。」 宋 杨万里《昌英叔门外小树木樨早开》诗:「旋开三两粟,已作十分香。」 清 曹溶《一萼红》词:「粟玉纤环,泥金双带,娇小浑不胜风。」 6 皮肤触寒而收缩起粒。
宋 苏轼《和陶贫士》之二:「无衣粟我肤,无酒颦我颜。」 宋 陆游《雪後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》诗:「重裘犹粟肤,连酌无騂颜。」 鲁迅《故事新编・铸剑》:「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。」 7 见「粟斯」。
8 姓。後汉有粟举。见《通志・氏族四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