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吕氏春秋・听言》:「蜂门始习於甘蝇。」
高诱注:「习,学也。」
《文选・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「鄙哉,予乎!习非而遂迷也。」
薛综注:「自鄙其迷惑,所学者非正也。」
晋 潘尼《迎大驾》诗:「俎豆昔尝闻,军旅素未习。」
唐 韩愈《送湖南李正字序》:「李生则尚与其弟学读书,习文辞,以举进士爲业。」
3 复习;练习。
《论语・学而》: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」
皇侃义疏:「习是修故之称也。言人不学则已,既学必因仍而修习,日夜无替也。」
《吕氏春秋・审己》:「关尹子曰:『未可。』退而习之三年,又请。」
张天翼《小彼得・皮带》:「爲工作之故他每天早晨还习三张小楷。」
4 教习,训练。
汉 晁错《募民实塞疏》:「居则习民於射法,出则教民於应敌。」
晋 葛洪《抱朴子・勖学》:「百兽可教之以战陈,畜牲可习之以进退。」
南朝 齐 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之四:「今欲专士女於耕桑,习乡闾以弓骑。」
5 熟悉;通晓。
《左传・襄公十三年》:「昔臣习於知伯,是以佐之,非能贤也。」
杨伯峻注:「习於知伯,犹言与知罃互相了解,能密切合作。」
汉 班固《东都赋》:「子徒习秦 阿房之造天,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。」
唐 韩愈《与袁相公书》:「习於吏职,识时知变,非如儒生文士,止有偏长。」
清 恽敬《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》:「敬於公之事最习,於公之心推测之最详。」
6 指熟知之人。
《韩非子・解老》:「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,即不成迷也。」
陈奇猷集释:「物双松曰:『谓听於惯习之人,而问於知识之士也。』物说是。失路,故须听惯习於此路之人。」
7 习惯;习惯於。
《论语・阳货》:「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」
《吕氏春秋・君守》:「至圣变习移俗,而没知其所从。」
南朝 宋 鲍照《放歌行》:「蓼虫避葵堇,习苦不言非。」
宋 秦观《以德分人谓之圣论》:「夫天下之人因其性而观之,则未尝不同;因其习而观之,则未尝不异。」
老舍《昔年》诗之一:「童年习冻饿,壮岁饱酸辛。」
8 近习,亲近国君的人。
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:「有司请事於齐桓公,桓公曰:『以告仲父。』有司又请,公曰:『告仲父。』若是三。习者曰:『一则仲父,二则仲父,易哉爲君。』」
高诱注:「习,近习;所亲臣也。」
《後汉书・顺帝纪赞》:「孝顺初立,时髦允集。匪砥匪革,终沦嬖习。」
李贤注:「终溺於私嬖近习也。」
9 狎习,轻忽。参见「习慢」。
10 通「袭」。重叠。
《左传・襄公十三年》:「先王卜征五年,而岁习其祥,祥习则行。不习,则增修德而改卜。」
杨伯峻注:「『习』一本作『袭』。习与袭通用,重复也。祥,吉祥。岁习其祥,谓五年之中每年卜征都吉。」
南朝 宋 颜延之《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》诗:「岳滨有和会,祥习在卜征。」参见「习坎」。
11 通「袭」。因袭。
唐 柳宗元《非国语下・怀嬴》:「秦伯以大国行仁义交诸侯,而乃行非礼以强乎人,岂习西戎之遗风欤?」参见「习常」。
12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