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向背
1 指切合与不切合。
《尉缭子・天官》:「刑以伐之,德以守之,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。」 2 谓迎合或背弃。
三国 魏 李康《运命论》:「凡希世苟合之士,蘧蒢戚施之人……以闚看爲精神,以向背爲变通。势之所集,从之如归市;势之所去,弃之如脱遗。」 3 谓拥护与反对。
《魏书・杨侃传》:「今且停军於此,以待步卒,兼观民情向背。」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・科场・荐主同咨》:「参劾会试大座师者屡见……而参荐主者无一人焉,其向背最爲易见。」 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四:「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。」 4 谓反覆不定,有二心。
南朝 梁 沈约《大赦诏》:「王室多难,祲沴相仍……故今迷疑互起,向背者多。」 《新唐书・韦处厚传》:「魏博 史宪诚怀向背,裴度待以不疑。」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四七章:「他妈的,人一倒了霉,人心也都向背啦。」 5 谓归顺或背叛。
《新五代史・杂传・王珂》:「不然,且爲款状以缓梁兵,徐图向背。」 6 正面和背面;面对和背向。
唐 刘长卿《湘中纪行・秋云岭》诗:「云起遥蔽亏,江回频向背。」 宋 梅尧臣《和杨直讲夹竹花图》:「萼繁叶密有向背,枝瘦节疏有直曲。」 清 赵执信《彭蠡湖》诗:「山移舟向背,目荡心飘摇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