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籀 zhòu ㄓㄡˋ 《广韵》直佑切,去宥,澄。 19画 竹部13画 统一码:7C40 大五码:C3B3 国标扩:F4A6
1 读书。
汉 许慎《〈说文解字〉叙》:「尉律,学僮十七已上始试,讽籀书九千字乃得爲史。」 段玉裁注:「《竹部》曰:『籀,读书也。』《毛诗传》曰:『读,抽也。』《方言》曰:『抽,读也。』抽即籀,籀读二文爲转注。」 清 龚自珍《知归子赞》:「日星河海之行,帝王、妃后、臣宰、农工、徒隶之法,无不籀也。」 章炳麟《检论・订孔下》:「重籀《论语》诸书,臩然若有悟者。」 2 通「抽」。抽取;引出。
唐 李俨《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》序:「挥兔豪而匪固,籀鱼网而终灭。」 鲁迅《坟・科学史教篇》:「而一偏於内籀,则其不崇外籀之事,固非得已矣。」 3 汉字的一种字体。一名大篆。
晋 左思《魏都赋》:「雠校篆籀,篇章毕觌。」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・练字》:「秦灭旧章,以吏爲师,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,程邈造隶而古文废。」 唐 韩愈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「接雄词於章句,窥逸迹於篆籀。」参见「籀文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