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咀¹ jǔ ㄐㄩˇ 《广韵》慈吕切,上语,从。 《广韵》子与切,上语,精。 8画 口部5画 统一码:5480 大五码:A943 国标扩:BED7
1 含味;品味。
《管子・水地》:「三月如咀,咀者何?曰五味・」 郭沫若等集校引陶鸿庆云:「《说文》:『咀,含味也。』言三月精气成形,则能含受五味之气,而生五藏也。」 清 朱锡《幽梦续影》:「民情要按民实求,拘不得成法;药性要按药实咀,拘不得成方。」 2 嚼;嚼食。
晋 潘岳《西征赋》:「樊抗愤以卮酒,咀彘肩以激扬。」 明 张三光《蒋石原先生传》:「先生自奉菲薄,咀牟噉菽,晏如也。」 3 体味。
唐 韩愈《劝学解》:「沈浸醲郁,含英咀华。」 清 鄂尔泰《赠方望溪》诗:「说经铿铿究终始,尤於三礼咀其华。」 4 见「咀唔」。
5 通「诅」。咒骂。
《南史・柳世隆传》:「攸之怒,衔须咀之,收攘兵兄子天赐、女婿张平虑斩之。」 清 钱谦益《祭于忠肃公文》:「譬彼大厦,风雨漂摇,主伯偃卧,仆夫号咷。虽则号咷,亦不是力,或咀或呶,有党有克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