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牍 dú ㄉㄨˊ 《广韵》徒谷切,入屋,定。 19画 片部15画 统一码:7258 大五码:C37C 国标扩:A0A9
1 古代写字用的木板。
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・玉杯》:「今赵盾弑君,四年之後,别牍复见,非《春秋》之常辞也。」 凌曙注:「牍,书板也,盖长一尺,因取名焉。」 《文选・谢庄〈月赋〉》:「抽毫进牍,以命仲宣。」 李善注:「牍,书板也。」 唐 韩愈《毛颖传》:「简牍是资,天下其同书,秦其遂兼诸侯乎?」 2 借指纸张、稿纸。
宋 赵与时《〈宾退录〉序》:「平生闻见所及,喜爲客诵之,意之所至,宾退或笔于牍,阅日滋久,不觉盈轴。」 明 焦竑《玉堂丛语・政事》:「命中书十余人操牍以进,石斋一一口授,动中几宜,略无舛错。」 3 书信;公文。
《庄子・列御寇》:「小夫之知,不离苞苴竿牍。」 陆德明释文:「竿牍,司马云:谓竹简爲书,以相问遗,修意气也。」 晋 张协《杂诗》之三:「闲居玩万物,离群恋所思;案无萧氏牍,庭无贡公綦。」 宋 苏舜钦《王公行状》:「牍下大理,法官引近诏盗杀其徒者原之,雄不当死。」 明 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・佞幸盘荒》:「桧时已病,坐格天阁下,吏以牍进,欲落笔署牍,手颤而污,亟命易之,至再,竟不能字。」 4 指奏章。
元 吴氏《寄外》诗:「昔君曾奏三千牍,凛凛文风谁敢触?」 5 书籍。
《後汉书・荀悦传》:「所见篇牍,一览多能诵记。」 唐 刘知几《史通・书事》:「具之史牍,夫何足观?」 6 古乐器名。
《周礼・春官・笙师》:「﹝笙师掌﹞舂牍、应、雅,以教《祴》乐。」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「舂牍以竹,大五六寸,长七尺,短者一二尺,其端有两空,髹画,以两手筑地。」 唐 皮日休《九夏歌》之八:「礼酒既酌,嘉宾既厚,牍爲之奏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