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汪汪
1 深广貌;广阔貌。
汉 班固《典引》:「汪汪乎丕天之大律,其畴能亘之哉。」 晋 陶潜《感士不遇赋》:「山嶷嶷而怀影,川汪汪而藏声。」 南朝 梁元帝《光宅寺大僧正法师碑》:「昂昂千里,孰辨麒麟之踪?汪汪万顷,谁识波澜之际?」 明 方孝孺《蜀府敬慎斋》诗:「君於西土,厥壤汪汪。」 康濯《三面宝镜》:「日子不多,正是汪汪麦海鼓着劲儿吐穗扬花的时候。」 2 水或其他液体聚积、充盈貌。
唐 卢纶《与张擢对酌》诗:「张老闻此词,汪汪泪盈目。」 唐 陆龟蒙《奉和袭美酒中十咏・酒篘》:「不待盎中满,旋供花下倾。汪汪日可挹,未羡黄金籯。」 宋 苏轼《和子由木山引水》之一:「遥想纳凉清夜永,窗前微月照汪汪。」 《水浒传》第三四回:「蛾眉紧蹙,汪汪泪眼落珍珠。」 巴金《英雄的故事・军长的心》:「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坐在矮凳上眼泪汪汪望着他,有时低声问一句话。」 3 象声词。狗吠声。
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「汪汪的狗儿吠。」 元 范康《竹叶舟》第三摺:「我这里将半橛孤桩船缆住,则听得汪汪犬吠竹林幽。」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五章:「倘若有生人推开大门,总会惊动一条看家的老黄狗,立刻『汪汪』地狂叫着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