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支郎
1 称汉末、三国时僧人支谦。月支国人,於东汉末迁居吴地,从吴 孙权 黄武二年(公元223年)到孙亮 建兴二年(公元253年),译出《大明度无极经》等八十八部,一百一十八卷,爲着名的佛经翻译家。其人细长黑瘦,眼多白而睛黄,除博通梵籍外,於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,时人谚曰:「支郎眼中黄,形躯虽小是智囊。」参阅隋 费长房《历代三宝记・魏吴录》、宋 道诚《释氏要览・称谓》。
2 指晋代高僧支遁。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・释道・禅林诸名宿》:「其时雪浪 洪恩本讲经法司,而风流文藻,辨博自喜,有支郎畜马剪鹤之风。」 清 曹寅《寄题东园》诗之七:「支郎偏爱马,处士独怜鹤。」参见「支公」。 3 泛称僧人。
唐 郑谷《重访黄神谷策禅者》诗:「初尘芝阁辞禅阁,却访支郎是老郎。」 前蜀 韦庄《下第题青龙寺僧房》诗:「酒薄恨浓消不得,却将惆怅问支郎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