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滴 dī ㄉ〡 《广韵》都历切,入鍚,端。 14画 水部11画 统一码:6EF4 大五码:BA77 国标扩:B5CE 亦作「渧²」。
1 液体一点一点地下落。
晋 潘岳《悼亡诗》之一:「春风缘隙来,晨溜承檐滴。」 唐 韦应物《子规啼》诗:「高林滴露夏夜清,南山子规啼一声。」 周恩来《生别死离》诗:「种子撒在人间,血儿滴在地上。」 2 泛指物体掉落。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三回:「小的们都是些滴了眼珠子的瞎子们,狄爷不盻的合小的们一般见识。」 3 点点下落的液体。
南朝 宋 谢惠连《雪赋》:「尔其流滴垂冰,缘溜承隅,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。」 唐 贾岛《感秋》诗:「朝云藏奇峰,暮雨洒疏滴。」 4 量词。多用於呈颗粒状滴下的液体。
唐 韦应物《咏露珠》诗:「秋荷一滴露,清夜坠玄天。」 五代 郑遨《伤农》诗:「一粒红稻饭,几滴牛颔血。」 元 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楔子:「恭喜哥哥华诞。俺两个无甚麽礼物将敬,只一瓶儿淡酒,与哥哥一滴,添寿一岁。」 巴金《雨》六:「许多滴吞在肚里的眼泪使我的脆弱的心发痛。」 5 象声词。
巴金《梦》:「没有笑,没有话语。只有雨声:滴--滴--滴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