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条¹ tiáo ㄊ〡ㄠˊ 《广韵》徒聊切,平萧,定。 11画 人部9画 木部7画 统一码:689D 大五码:B1F8 国标扩:976C 「修⁴」的被通假字。
1 木名。山楸。《诗・秦风・终南》:「终南何有?有条有梅。」 毛传:「条,槄。」 孔颖达疏:「《释木》云:『槄,山榎……』郭璞注:『今山楸也。』」一说即柚。
《尔雅・释木》:「柚,条。」 2 细长的树枝。
汉 王褒《九怀・蓄英》:「秋风兮萧萧,舒芳兮振条。」 唐 卢照邻《折杨柳》诗:「莺啼知岁隔,条变识春归。」 宋 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》:「腊雪强飞才到地,晓风偷转不惊条。」如:柳条;枝条。参见「条枝」。 3 长。
《书・禹贡》:「厥草惟繇,厥木惟条。」 孔传:「条,长也。」 孔颖达疏:「繇是茂之貌,条是长之体,言草茂而木长也。」 《诗・王风・中谷有蓷》:「有人仳离,条其啸矣。」 朱熹集传:「条,条然,啸貌。」 4 泛指长条形之物。
如:面条;布条;金条。 5 直。参见「条长」。
6 条理;次序。
《书・盘庚上》:「若网在纲,有条而不紊。」 晋 陆机《文赋》:「立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;虽众辞之有条,必待兹而效绩。」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仇大娘》:「大娘由此止母家,养母教弟,内外有条。」如:井井有条。 7 到达。
南朝 宋 王僧达《祭颜光禄文》:「明发晨驾,瞻庐望路。心凄目泫,情条云互。」 8 治理。
9 条目;条款。
汉 扬雄《法言・渊骞》:「请条。曰:『非正不视,非正不听,非正不言,非正不行。』」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・檄移》:「谲诡以驰旨,炜晔以腾说,凡此众条,莫或违之者也。」 清 李渔《奈何天・妒遣》:「得罪老爷,将来还有可原之罪;得罪主母,眼下就有不赦之条。」 10 指法令、条文。
唐 韩愈《祭河南张员外文》:「明条谨狱,氓獠户歌。」 宋 岳飞《奉诏移伪齐檄》:「傥能开门纳款,肉袒迎降,或愿倒戈以前驱,或列壶浆而在道,自应悉仍旧贯,不改职业,尽除戎索,咸用汉条。」 《警世通言・万秀娘报仇山亭儿》:「同日将大字焦吉、十条龙 苗忠、茶博士陶铁僧,押赴市曹,照条处斩。」 11 犹言条陈,条奏。
汉 蔡邕《陈政要七事疏》:「臣不胜愤懑,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。」 《新唐书・权万纪传》:「佑(李佑)昵比群小,万纪骤谏不入,即条过失以闻。」 明 刘若愚《酌中志・辽左弃地》:「﹝徐应乾﹞目击辽镇边备大坏,条十五事,上於镇抚。」 清 严如煜《洋防辑要序》:「目击失事之端委,屡条防堵之机宜。」 12 逐一登录。
《汉书・丙吉传》:「後元二年,武帝疾,往来长杨、五柞宫,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,於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,亡轻重皆杀之。」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・书记》:「岁借民力,条之於版,春秋司籍,即其事也。」 宋 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「臣愿陛下条天下之事,其大者有几,可用之人有几,某事未治,某人未用。」 13 编排。
《汉书・艺文志》:「每一书已,向辄条其篇目,撮其指意,录而奏之。」 清 恽敬《五宗语录删存序》:「敬条其可观者,得若干卷,行修力积,其道自至。」 14 列举。
《後汉书・儒林传下・谢该》:「建安中,河东人乐详条《左氏》疑滞数十事以问,该皆爲通解之。」 宋 苏轼《辩试馆职策问札子》之二:「臣前岁自登州召还,始见故相司马光,光即与臣论当今要务,条其所欲行者。」 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:「故儒学统一者,非中国学界之幸,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。今请先语其原因,次叙其历史,次条其派别,次论其结果。」 15 见「条递」。
16 量词。用於计量长形物。
汉 班固《西都赋》:「披三条之广路,立十二之通门。」 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「见一条大汉,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布,穿一领旧战袍,手里拿着一口宝刀。」 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,牵出一条水牛来交与王冕。」 艾芜《人生哲学的一课》:「只是每一条骨髓中,每一根血管里,每一颗细胞内,都燃烧着一个原始的单纯的念头:我要活下去!」 17 量词。用於计量抽象事物。
《汉书・刑法志》:「今大辟之刑千有余条,律令烦多。」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・指瑕》:「凡巧言易标,拙辞难隐,斯言之玷,实深白圭,繁例难载,故略举四条。」 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・贯休》:「休一条直气,海内无双,意气高疏,学问丛脞。」如:三条建议。 18 古民族条戎的省称。
《左传・桓公二年》:「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大子,命之曰仇。」 杨伯峻注:「条爲条戎。」 19 古地鸣条的省称。
《楚辞・天问》:「帝乃降观,下逢伊挚。何条放致罚,而黎服大说?」 朱熹集注:「条,鸣条也。」 20 指汉 条侯 周亚夫。
汉 班固《幽通赋》:「妣聆呱而劾石兮,许相理而鞫条。」 21 姓。汉有条真,後赵有条枚。见宋 邓名世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・十萧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