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恒¹ hénɡ ㄏㄥˊ 《广韵》胡登切,平登,匣。 9画 心部6画 统一码:6046 大五码:ABED 国标扩:9061 亦作「恒¹」。
1 长久;固定。
《易・恒》:「《彖》曰:恒,久也。刚上而柔下。」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・物色》:「物有恒姿,而思无定检。」 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・文水》:「津渠隐没,而不恒流。」 唐 柳宗元《三戒・永某氏之鼠》:「彼以其饱食无祸爲可恒也哉!」 2 恒心。
《论语・子路》:「南人有言曰:『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』」 汉 崔瑗《座右铭》:「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。」 3 寻常;普通。
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上》:「苻坚骨相不恒,後当大贵。」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九六引《襄阳记・苏岭庙》:「梁 天监初,有蚌湖村人,於此泽间猎,见二鹿极大,有异於恒鹿,乃走马逐之。」 4 规律;法则。
《国语・越语下》:「因阴阳之恒,顺天地之常。」 韦昭注:「阴阳谓刚柔、晦明、三光盈缩、用兵利钝之常数。」 清 王夫之《张子正蒙注・诚明》:「此章释《易传》之旨而决之於义利之分,爲天道物理之恒,人禽存去之防。」 5 伦常。
清 恽敬《蝃蝀说》:「婚姻,男女之以礼合者也。虽然,有信焉,二姓之言不可渝,有命焉,夫妇之恒不可妄。」 6 副词。经常;常常。
《书・伊训》:「敢有恒舞于宫,酣歌于室,时谓巫风。」 孔传:「常舞则荒淫。」 晋 袁宏《後汉纪・灵帝纪一》:「﹝郭泰﹞所历亭传,不处正堂,恒止逆旅之下,先加粪除而後处焉。」 唐 韩愈《双鸟》诗:「百舌旧饶声,从此恒低头。」 刘师培《古书疑义补・虚数不可实指之例》:「古人属词纪事,恒视其言之旨爲转移。」 7 副词。犹尝,曾。
汉 蔡邕《陈政要七事疏》:「恒思皇后祖载之时,东郡有盗人妻者,亡在孝中,本县追捕,乃伏其辜。」 清 刘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二:「恒既训常,而尝与常通,转相训也。」 8 《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卦形爲巽下震上。
《易・恒》:「象曰:雷风,恒。」 王弼注:「长阳、长阴,合而相与,可久之道也。」 9 山名。
《尔雅・释山》:「河北恒。」 郭璞注:「北岳恒山。」参见「恒山」。 10 姓。春秋 楚有恒思公。见《广韵・平登》。
|